張三抱孫子了、李四抱孫子了……現(xiàn)在的孫子們真是不得了,當(dāng)年爺爺輩們出生時都是小光頭、七八天后才睜眼,而如今的孫子們個個滿頭烏發(fā)、睜大雙眼降生。據(jù)說經(jīng)過胎教,嬰兒“喜出望外”的第一聲宣言再也不是啼哭了,而是“Hello,Doctor!”“Thank you for helping me!”“My mother,okay?”云云。人類終于進(jìn)化成神,給無神論者們一個響亮的大嘴巴子!
作為人,“自我”是虛弱的,必須講聯(lián)系、講團(tuán)隊、講社會、講“一個籬笆三個樁,一個好漢三個幫”;“自我”只能湮沒在“他人、家庭、團(tuán)隊、社會、國家”的汪洋大海之中,而從“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”的借口里獲得一些不大不甘心的安慰;因此求聚怕散,由衷贊美“不嫌家貧”的狗性,奮然鞭撻“饞嘴逐食”的貓性;痛心疾首地哀嘆“狗性不足,貓性有余”的現(xiàn)實;“狗性”的愚忠激勵永世的感動。
進(jìn)化神,“自我”是膨脹的,竭力在茫茫人海中“尋找自我”、“找回自我”,然后講“我就是我”、“我只做我”、“我只對我負(fù)責(zé)”,講“天馬行空,獨往獨來”;于是無視“他人”、“家庭”,輕蔑“組織”、“團(tuán)體”,不屑“國家”、“社會”;嫉恨別個的成功,恥笑別個的失??;由于不了解戀愛了,由于了解離婚了,“貓性”的選擇成為永恒的追求。
人和神共處,有如狗和貓同舍,理念、信仰、格調(diào)、情感都是大相徑庭的。一端或許是“失去自我”,另一端或許是“太過自我”,然而無論如何,倘若“愛到無限可及的極處”,都將異化,走向反面;“失去自我”的抑或在“山花爛漫時”得以“叢中笑”,而“太過自我”的抑或最終迷失到“我是誰?我是歐陽峰?歐陽峰是誰?歐陽峰在哪里……”了。所謂“害人如害己”,其實“愛人”也是“如愛己”的;倒也圓了佛學(xué)界的因果報應(yīng)說。
同樣講以人為本,人文主義以“人性”為本;資本家以“人力”為“資本”;共產(chǎn)黨人以“人民”為根本。賦予以人為本何種內(nèi)涵,是認(rèn)識“自我”、尋找“自我”、擺放“自我”的重要實踐依據(jù)。
阿門:你的成就感是否伴隨他人的失落感?你的優(yōu)越感是否依賴他人的自卑感?你的富有是否以他人的貧窮為代價?你得頤指氣使是否靠他人的誠惶誠恐來抬舉……你的“自我”是否讓他人失去了“自我”?
(潤華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