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總裁有話》轉(zhuǎn)發(fā)了一篇署名李玉(此處略去1個字)的大作《難忘跟春天的那次約會——“來購”新安江游記》,反復運用賈平凹小說“此處略去××字”的新文學技巧。
為什么要“此處略去××字”?有可能作者羞于啟齒,因為有些事是不能放在臺面上說的;也有可能是高手切磋“點到為止”;還有可能是吊讀者胃口“自個兒想去”。當然,東方人是含蓄的,文藝作品尤其需要含蓄,留出的想象空間愈大就愈有藝術(shù)魅力;什么話都直不籠統(tǒng)地抵到位,無異侮辱讀者的理解力和欣賞力、倒觀眾胃口!不過專此注明“此處略去××字”、刻意地含蓄、做作出魅力,又頗顯調(diào)皮、活潑、“笨拙”得可愛,創(chuàng)造出一個嶄新的文學手法。
教育也要講究藝術(shù),尤其是啟蒙教育。與其對懵懵懂懂的孩子下令“十要十不要”,還不如給他講安徒生童話、圣經(jīng)故事。在廣大勞動婦女遭受欺壓的年代里,瞎字不識的母親就是用民謠、傳說、神話來啟迪、塑造自己孩子的品德和智力的。“苦不苦,比比紅軍兩萬五;累不累,想想革命老前輩”的激勵口號從哪里來的?紅色旅游現(xiàn)場教育嘛!所以教育是必須“此處略去××字”的。
領(lǐng)導又何嘗不需要藝術(shù)。所謂身教重于言教,就是孫業(yè)清老總說的“率先垂范、當好榜樣”、“要求職工做到的,自己首先做到;要求職工不做的,自己首先不做”等等,就是“此處略去××字”的藝術(shù)。與其過多的批評,不如經(jīng)常的表揚;與其羅列眾生如麻的缺點,不如欣賞職工點滴的進步;與其事必躬親、疲于瑣細,不如相信任用、分權(quán)分責;即須熟練運用“此處略去××字”。
生活、工作都需要藝術(shù)。所謂“打人不打臉,罵人不揭短”、“不理你,比打你一巴掌還厲害”、“引而不發(fā)躍如也”、“文武之道,一張一弛”等等,都是“此處略去××字”的藝術(shù)發(fā)揮。
有專家體會習近平同志關(guān)于國家安全的主要思想方式,一是“核心利益”思想,二是“底線”思想。實際上就是法制思想,闖紅燈,罰款扣分,不啰嗦、沒商量、“此處略去××字”!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,把扯皮的問題剛性化。
治理國家,一靠法制,二靠德治。法制,就是劃紅線,不許越雷池一步。德治就是在“底線”以內(nèi)鞏固和發(fā)展“核心利益”,雖不像法制那樣剛性,但也決不止于嘮嘮叨叨的說教,也有“榜樣的力量”、也必須“此處略去××字”。
企業(yè)管理也有類似,一靠制度管理,二靠思想引導、風氣蔚造。制度多半是行為“底線”、必須“此處略去××字”的;思想風氣決定“核心利益”建設(shè)的積極性和創(chuàng)造性、屬于軟實力,打造的技巧也少不了“此處略去××字”。
過去有句諺語:鐵匠不夠上錘悠、裁縫不夠上把揪、木匠不夠只有丟??梢娫谌〔挠昧戏矫婺窘呈菦]有改錯機會的。所以木匠安裝斧頭把兒總是留出一截空頭,行話“不能滿”,自我提醒“此處略去××字”。
李(此處略去1個字)海老師嫻熟操刀“此處略去××字”,不啻趙本山《相親》中的“六級木匠”證書、遠超“相當于中級知識分子”水平。
(潤華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