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肯定知道那個著名的水煮青蛙的故事。
故事中說,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曾經(jīng)做個做實驗,把一只青蛙投進盛滿沸水的鐵鍋里,結(jié)果那只青蛙就像被電擊似的跳了出來——接著,科學家又把它放進常溫的水里,慢慢地加熱,那只青蛙竟然在不知不覺中被煮熟了。由于這個實驗具有某種不同尋常的意義,因此成了一個被人們廣為傳說的寓言故事。同時,這個寓言也常常被應用于各種情景式管理,所以又被稱為青蛙理論。
看一看當今社會風氣如此腐敗,真不知這個青蛙理論培養(yǎng)了多少陰險小人,腐化了多少政府官員和企業(yè)高管。
它也成了一個危機管理理論。所謂“生于憂患,死于安樂”,青蛙寓言就是一個生動的案例。學者用這個寓言告誡企業(yè)家,要以競爭意識求得生存。老板用這個寓言告誡員工,要以努力工作保住飯碗。
自從這個青蛙理論誕生之后,世界立即變成了一鍋煮沸的開水,企業(yè)高管、學者教授、政府官員都成了大聲疾呼的哲學家。一時之間,青蛙成了反應遲鈍的代名詞,那些失敗的人好像都是青蛙效應的驗證者,青蛙理論也儼然成了達爾文式的真理。
然而,有人卻用一種嚴謹和實證的態(tài)度,對這個理論發(fā)出了質(zhì)疑:真的有人煮過青蛙嗎?
據(jù)說,有個難得的有心人,曾經(jīng)觀察過夏天的青蛙,它們一般都藏身于柳蔭、荷葉的下面,或者是陰涼的水草之中。在被驕陽曬得滾燙的其他地方,卻怎么也看不到青蛙的蹤影。他感到現(xiàn)實中的青蛙并不像理論中的青蛙那么傻,因此很是疑惑,于是抓來一只青蛙,置于鍋中,用實驗的方式來檢驗青蛙理論的真實性。
既然是實驗,當然是為了再現(xiàn)青蛙故事中的情景。作者用文火在鍋底慢慢加熱,精細操作,不敢有半點馬虎。隨著水溫上升,那青蛙卻顯得越來越不耐煩,游動了幾個來回之后,就毅然跳到了鍋外。
這個有心人頗有些不甘心,又換了一口大鍋。這口鍋的四壁甚為高深,斷然不會讓青蛙輕易逃脫。當水溫超過30℃之后,青蛙似乎感到不安,開始來回游動。隨著水溫越來越高,青蛙也游動得越來越快。當水溫達到40℃之后,青蛙已經(jīng)顯得極為焦躁,不斷向上跳躍。作者不禁動了惻隱之心,準備停止實驗。正在這時,青蛙終于以奮力的一跳,逃出生天。
由此可以想見,美國康奈爾大學的那個青蛙實驗,不過是一個虛構(gòu)的案例。那只可憐的青蛙,并非死于逐漸升高的水溫,而是被一個理論家按照他預先設(shè)計的理論“煮”死的。
你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發(fā)了嗎?
(轉(zhuǎn)自“輕工論壇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