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個世紀80年代流行一句比較權威的名言,叫做“知識就是力量”,據(jù)說是培根在1605年說的。這個世紀10年代有上海同濟大學
王健還為此著書立說,認為知識可以傳遞、可以學習、可以復制、可以模仿,但是智慧不行,智慧是創(chuàng)新,具有不可模仿性和不可重復性。
王健舉例說,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,中國小女孩演唱了張藝謀導演的《茉莉花》;而一個雅典小女孩走到會場中央,用吹蠟燭的動作把燃燒多日的熊熊火炬吹滅了——那么優(yōu)雅,那么童話,那么幽遠,那么震撼!他認為,《茉莉花》可以唱十遍、百遍、千遍、萬遍,全世界都可以唱,但是那個希臘小女孩吹蠟燭的創(chuàng)意能夠模仿嗎?能夠重復嗎?所以他堅定地指出,知識和智慧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。
想來也是,我們招聘新員工,要求本科以上學歷,相信“知識就是力量”。但是真正到了崗位上,能把業(yè)務做起來,能把工作完成好,則反映出“智慧才是真正的力量”。
每每觸及公司歷史上錯過的良機,夕良總裁總會深表不忍,出離感慨,“當時要是聽了孫業(yè)清老總的話,抓住那次投資機會,現(xiàn)在輕工個個都是百萬富翁了……”“當年要是按照孫業(yè)清老總的意思,在上海買的就不是宛平公寓,而是一幢別墅……”“公司要是提前5年改制,一切都主動了……”“不講了不講了……”。是啊,有錢也買不來早知道。從夕良總裁的不忍和感慨中不難體味到,那不僅僅是對錯失良機的痛心疾首,主要是飽含著對泯滅智慧的無盡惋惜!
當然翻開公司20多年長足發(fā)展的歷史,每一步成功都無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。
其實,知識和智慧都是力量,只是在不同的范圍和層次中有著不同的表現(xiàn)而已。
團隊與團隊之間的比拼,主要靠知識的力量,一支文化較高的軍隊能夠打敗文化較低的軍隊,這在成功企業(yè)與失敗企業(yè)的分析比較中已有許多例證。
個體與個體之間的較量,主要靠智慧的力量,一個全日制國貿系畢業(yè)的本科生,在進出口貿易商場上,不一定是一個沒進過大學門檻的能人的對手,公司本身就有許多例證。
當然,團隊和個體又密不可分,眾多業(yè)務員匯聚在公司的大旗之下——知識就是力量,做起業(yè)務來往往又各自獨擋一面——智慧才是真正的力量。尤其是團隊和團隊的比拼在戰(zhàn)略上又是各個團隊領頭雁之間個體與個體的較量,所以領頭雁必須是智慧的,光靠知識的力量就不行了,這一點已被諸多企業(yè)領軍人物正反兩方面的作為所證實。
再當然,知識和智慧也是密不可分的。沒有知識的學習和積累,智慧便無從談起;沒有智慧的創(chuàng)新和發(fā)揮,知識就會變成無用的收藏。兩股力量是互相作用互相促進協(xié)調迸發(fā)的。作為智慧的前提和基礎“知識就是力量”,而作為知識的應用和發(fā)揮“智慧才是真正的力量”。
當然在強調智慧的同時,也不要忘記,知識不是萬能的,沒有知識是萬萬不能的。
由此想來,造就一支有知識的員工隊伍比較容易,而造就一支有智慧的員工隊伍就比較難了。同樣,有知識的老總好找,而有智慧的統(tǒng)帥難遇!(劉潤華)